SEO「總設計師」從排名爭奪到權威戰略

在AI時代,SEO不再是單純的技術修補,而是轉型為內容的總設計。專業人士需專注於創造AI願意引用的權威內容,提升用戶信任,適應新的資訊消費模式。
在AI時代,SEO不再是單純的技術修補,而是轉型為內容的總設計。專業人士需專注於創造AI願意引用的權威內容,提升用戶信任,適應新的資訊消費模式。

SEO 在 AI 時代的角色蛻變,搜尋引擎優化(SEO)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性「修補」工作,而是一場深遠的轉型,SEO 專業人士正轉型為「總設計師」。隨著大型語言模型(LLMs)與 AI 總覽(AI Overviews)成為資訊發現新常態,媒體與內容網站必須重新校準策略,將焦點從爭取搜尋排名轉向打造 AI 願意引用、用戶深度信任的權威內容。

SEO 衝擊:告別「修補匠」

過去數十年,SEO 專業人士的角色類似於網站的「修補匠」。他們在網站建置完成後才介入,協助修復爬蟲問題、優化標題與後設資料、嵌入關鍵字和內部連結,以提升在搜尋引擎結果頁(SERP)的排名。然而,隨著生成式 AI 的崛起,這種被動的「亡羊補牢」模式已顯得力不從心。

生成式 AI 改變了資訊的搜尋與消費模式。搜尋引擎不再僅僅索引網頁或提供藍色連結,而是透過提取答案、合成回應與生成即時內容預覽,為用戶提供更直接的資訊體驗。從「查詢 > 連結列表 > 網站」的線性旅程,轉變為包含零點擊答案、AI摘要、精選摘要與語音回應的多層次內容生態系統。這種轉變對 SEO 造成全新的挑戰:內容不再僅僅是為了排名,而是要成為資訊「權威來源」。

典範轉移:從「排名」到「引用」

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和Google AI總覽改變了資訊檢索方式,新聞媒體需即時更新數據並引用官方資訊,以避免因內容不新鮮而降低能見度,強調即時性和準確性的重要性。
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和Google AI總覽改變了資訊檢索方式,新聞媒體需即時更新數據並引用官方資訊,以避免因內容不新鮮而降低能見度,強調即時性和準確性的重要性。

大型語言模型如 ChatGPT、Gemini,以及 Google 的 AI 總覽,傾向於整合最新、最即時的資訊,直接提供答案而非僅列出連結。這意味著,新聞媒體與內容網站要競爭的不再是搜尋結果的第一頁,而是成為 AI 樂於引用的權威來源。

在台灣,我們也觀察到類似的趨勢。

以近期影響「台南暴雨淹水」為例,民眾對於「即時積水路段」、「交通替代路線」或「淹水補助」的需求呈現爆炸性增長。AIO 和 LLMs 則傾向整合最新由台南市政府水利局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發布的即時資訊與建議。

如果新聞媒體的淹水災情未能及時更新數據,或沒有引用官方最新公告,即使以前在傳統 SEO 上表現不俗,現在也可能被「新鮮度懲罰」,導致能見度下降。這正反映了現在 SEO 對於即時性、準確性以及內容可靠度的偏好。

SEO新核心:蛻變為「總設計師」

在AI時代,SEO專業人士轉型為數位生態系統的總設計師,主動參與內容與結構設計,確保資訊的語義清晰度與權威性,以適應新的搜尋模式與用戶需求。
在AI時代,SEO專業人士轉型為數位生態系統的總設計師,主動參與內容與結構設計,確保資訊的語義清晰度與權威性,以適應新的搜尋模式與用戶需求。

在 AI 時代,SEO 從被動修補轉向主動設計與協調,成為數位生態系統的「總設計師」。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升級,更是一場思維模式的革命。以下是 SEO 在 AI 時代的三大核心職能轉型:

  1. 「委任驗收師」(Commissioning Authority, CxA)角色躍升

    如同建築業中的委任驗收師,SEO專業人士不再僅在網站上線後進行修補,而是從「藍圖階段」就參與數位系統的設計。他們確保內容策略、CMS結構、設計框架、數據分析與結構化資料的協同運作,符合能見度與效能目標,成為「數位性能架構師」與「協商高手」。

    以電商平台為例,當計畫推出「2025 雙 11 購物節」活動時,SEO 團隊不能等到活動頁面上線後才開始優化。他們需從初期參與網站架構設計,確保產品分類命名清晰、內容撰寫規範統一,並與工程團隊協調,使價格與庫存數據能被 AI 爬蟲有效抓取。這包括優化語義清晰度、機器可讀性與多系統整合能力,而非僅聚焦視覺元素。

  2. 「關聯性工程師」(Relevance Engineer)的崛起

    「關聯性工程師」是 AI 時代的新職能,專注於優化內容的語義對齊與段落層級的競爭力。他們確保內容被結構化、分塊,以便生成式 AI 能有效解析與利用。這不同於傳統基於關鍵字的戰術,而是強調內容的全面主題權威。

    以8月23日即將舉行的全國性公民投票「重啟核三公投」議題為例,當用戶查詢「重啟核三公投」時,AI 系統可能進行「查詢扇出」(query fanout),生成相關子查詢,如「核三公投誰可以投」、「核三延役公投」、「核三公投門檻」、「重啟核三公投提案人」、「核三公投發起人」、「核三在哪」、「核三公投dcard」或「核三廠在哪裡」。

    關聯性工程師會確保網站內容不僅全面涵蓋「重啟核三公投」的核心議題,還能針對這些相關概念進行深度闡述,並透過跨頁連結建立整體主題權威,從而大幅增加被 AI 系統引用和摘要的機會。

在「重啟核三公投」中,AI系統透過查詢扇出生成相關問題,關聯性工程師需確保網站內容全面涵蓋核心議題,並建立跨頁連結,以提高被AI引用的機會。
在「重啟核三公投」中,AI系統透過查詢扇出生成相關問題,關聯性工程師需確保網站內容全面涵蓋核心議題,並建立跨頁連結,以提高被AI引用的機會。

一位稱職的 CxA 必須:

  • 在規劃階段就介入
    在內容創作、網站設計和開發的初期,就納入搜尋能見度作為重要的效能指標。這就像建築師或軟體架構師,在專案初期就必須參與設計與規劃,確保建築或系統從根基就穩固且符合未來需求。
  • 確保語義清晰度:
    不僅是視覺元素,更要確保內容的語義信號能被 AI 理解,並嵌入在頁面的每一個環節中。這包括精準的 Schema 標記、有效的內部連結,以強化主題權威與實體關聯。
  • 在 AI 環境中測試表現:
    測試並驗證網站在 AI 環境(如 AIO、Gemini)中的表現,而不僅是傳統搜尋結果頁(SERPs)的排名。

未來展望:SEO的戰略轉型與跨域整合

未來的SEO專業人士將成為系統思考者與語義策略師,推動知識建模與跨職能整合,創造AI友好且人性化的內容,確保品牌在數位生態中持續具備影響力與商業價值。
未來的SEO專業人士將成為系統思考者與語義策略師,推動知識建模與跨職能整合,創造AI友好且人性化的內容,確保品牌在數位生態中持續具備影響力與商業價值。

未來的 SEO 專業人士將成為系統思考者、語義策略師、數位性能架構師與故事講述者。他們的核心職能包括:

  • 理解AI的內容解構與重組:確保資訊結構化,便於AI解析與合成。
  • 推動知識建模:超越關鍵字優化,深入理解實體(entity)間的關係。
  • 促進跨職能整合:協調內容、工程、設計與數據分析團隊的協作。
  • 打造 AI 友好且人性化內容:AI 不會取代人類,但會放大那些提供真實經驗、專業見解與可信內容的聲音。

生成式 AI 的浪潮並非 SEO 的終點,而是其擴展至多平台、多場景的新機遇。新聞媒體若能將 SEO 從被動修補提升為主導戰略核心,積極擁抱並引導 AI 系統,將確保品牌在資訊洪流中持續保有能見度,並將「曝光」轉化為真實的「影響力」與「商業價值」。SEO 已不再是戰術層面的微調,而是數位時代下掌握品牌命脈的「總設計師」級任務。

留言

最近7日 大家都在閱讀…

2025 Google夏季雙更新 新聞媒體誰主浮沉?

2025年8月:議題風向劇變 天災與人禍對決

2025年8月:核心更新餘波與垃圾更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