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泛娛樂席捲61.7%流量 贏輸兩極
![]() |
| 2025年9月,Google的垃圾內容更新導致台灣媒體流量分佈劇變,娛樂與18禁內容急劇上升,生活與社會類議題顯著下滑,顯示出媒體需適應新興趨勢以維持競爭力。 |
2025年9月,台灣媒體隨著Google於8月26日至9月22日滾動實施的「August 2025 spam update」(垃圾內容更新),這次更新直接影響搜尋流量分佈。9月Top25關鍵字整體趨勢不再是反映社會公共利益或突發事件,而是被少數高情緒、高點擊率的內容主導。9月議題權重顯著向娛樂(47.14%)與政治(17.25%)與18禁(14.56%)傾斜,生活類大幅下滑-22.46個百分比,社會類下滑-10.12個百分比,國際類下滑-7.06個百分比,財經類則消失在TOP25之中。
![]() |
| 2025年9月,台灣媒體流量分佈發生變化,顯示出各媒體策略調整以適應演算法更新衝擊。 |
在媒體競爭方面,Mirror(+7.94個百分比)、SETN(+6.80個百分比)與BT(+4.08個百分比)成為最大贏家,這主要歸功於其對高點擊率、非傳統新聞(娛樂與18禁)的高度掌握。相對地,先前佔有優勢的媒體如UDN、CNA 和BW則經歷顯著市佔下滑。
《媒體潮汐誌》基於SimilarWeb台灣TOP 20媒體搜尋點擊數據,分析9月TOP 25熱門關鍵字趨勢,探討垃圾內容更新對不同媒體類型的影響。整體而言,演算法更新放大「馬太效應」,權威內容與垂直領域成為生存關鍵。
9月議題趨勢:娛樂主導、硬軟失衡
![]() |
| 2025年9月,娛樂類新聞點擊量激增至47.14%,成為主導議題。名人事件如于朦朧墜樓和江祖平性侵案吸引大量關注,顯示閱聽眾對娛樂內容的強烈偏好。 |
在2025年9月,新聞議題分佈明顯轉變,娛樂類新聞熱度驟然上升,成為9月主導力量。娛樂類點擊量從8月的13.85%激增至47.14%,成為最大類別,顯示出閱聽眾對名人八卦、神曲內容強烈偏好。這一變化的背後,關鍵字如「于朦朧墜樓」(15.83%)和「江祖平遭性侵」(14.91%)成為焦點,吸引了大量點擊,顯示出名人事件對媒體流量巨大影響。
與此同時,18禁類話題也顯示強勁增長,總佔比高達14.56%,僅次於政治類17.25%,其中「台灣臀后」(11.85%)的點擊量尤為突出。這些議題的短期熱度反映了媒體在流量低潮期間的策略調整,急需透過引人注目的內容來吸引閱聽眾的注意。
![]() |
| 2025年9月,娛樂類新聞點擊量激增至47.14%,18禁話題佔比達14.56%。名人事件吸引大量關注,政治類新聞穩定,但社會與國際議題顯著下滑,反映閱聽眾對嚴肅內容的疲勞。 |
相對於娛樂和18禁類的爆發,政治類新聞則保持穩定,佔比為17.25%。以「柯文哲交保」(4.52%)和「雪坊優格爭議」(3.84%)為核心的政治議題,仍能吸引一定關注。然而,社會類和國際類的議題則顯著下滑,社會類僅佔1.16%,國際類更是降至3.02%。這一現象反映出閱聽眾對持續性議題的疲勞,對於較為嚴肅的內容興趣減弱。
![]() |
| 娛樂與18禁類內容合計佔據61.70%的流量,顯示閱聽眾偏好輕鬆話題。政治與國際類僅佔20.27%,反映媒體在流量挑戰中調整策略以吸引注意。 |
在科技類方面,雖然增長至7.82%,但仍然無法與娛樂類的熱度相比。關鍵字如「iphone 17」(4.54%)雖然吸引了一定的關注,但整體表現仍顯得平淡。生活類的議題也出現了顯著的下降,顯示出閱聽眾對於這類內容的需求減少。
生活類話題的流量基礎在9月幾乎崩潰,佔比從8月26.51%暴跌至僅4.05%。這類包含「颱風動態」(2.70%)和「高中北模作文爭議」(1.35%) 的實用或教育內容,在議題焦點極端集中於娛樂時,失去了大量關注。社會類(-10.12個百分比)和國際類(-7.06個百分比)的萎縮,則反映了閱聽眾對嚴肅報導的短期興趣低迷。
![]() |
| 科技類內容流量增至7.82%,但仍不及娛樂類的熱度。生活類話題流量驟降至4.05%,顯示閱聽眾對實用內容需求減少,社會與國際類議題也顯著萎縮。 |
整體而言,9月的數據顯示出一種「娛樂主導、硬軟失衡」的趨勢,娛樂與18禁類合計佔據了61.70%的流量,而政治與國際類則僅佔20.27%。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閱聽眾的偏好,也揭示了媒體在面對流量挑戰時的策略調整。隨著娛樂名人八卦議題的的病毒式擴散,未來的媒體生態可能會更加傾向於生產引人注目的輕鬆內容,以滿足閱聽眾的需求。
後垃圾更新時代 媒體版圖消長
![]() |
| 前十大媒體流量下滑,中段班重挫,而後段班逆勢增長19.38%,顯示「利基為王」的時代已來臨。傳統媒體面臨內容質量挑戰。 |
2025年9月22日,Google完成「垃圾內容更新」,這場以打擊低品質內容為核心的演算法更新,再度改變了媒體流量成份,更在9月媒體市佔率上刻畫出贏輸兩極的鮮明輪廓。根據SimilarWeb數據,整體媒體訪客量雖僅微跌-0.49%,但流量大遷移:前十大媒體合計下滑-1.35%,中段班(11-15名)重挫-7%,而後段班(16-20名)卻逆勢暴漲+19.38%,其中單一媒體的爆發性表現,宣告「利基為王」的時代已悄然降臨。
1.演算法衝擊 流量向下挪動
![]() |
| CNA的Top 5關鍵字佔比從8月的13.28%驟降至9月的1.03%,顯示內容質量被演算法判定為低質量。BW也遭遇類似挑戰,深度財經內容在娛樂熱潮中失去競爭力,UDN市佔率下滑,顯示傳統媒體面臨重大轉型壓力。 |
這次更新並非單純的流量再分配,而是對媒體內容策略的試鍊。當演算法以「品質、原創、使用者價值」為刃,傳統媒體的深度報導首當其衝。CNA便是最慘烈的案例:8月Top 5關鍵字佔比尚有13.28%,9月卻崩落至1.03%,跌幅高達-12.25個百分點。這種近乎垂直下跌的曲線,反映的不只是讀者興趣轉移,而是其內容被演算法判定為可能「低質量化」,在情緒性、娛樂八卦內容主宰的流量戰場中,瞬間失去競爭力。
同樣的,BW作為財經專業媒體,Top 5關鍵字佔比下滑-11.99個百分點,顯示深度財經內容在短爆發熱點面前的脆弱。UDN雖仍握有12.05%市佔率,但較8月下滑-5.65個百分點,其政治(22.61%)與國際(40.28%)強項無法抵禦9月娛樂與18禁議題的全面入侵,娛樂類僅10.68%、18禁類0.34%,顯示其內容策略較為保守。
2.18禁流量賭局?!
![]() |
| Mirror與SETN在9月憑藉娛樂與18禁內容獲得顯著流量增長,市佔率分別達10.33%和10.05%。然而,這種依賴單一內容類型的策略隱藏著高風險,未來可能因演算法調整而面臨流量崩潰。 |
與傳統媒體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Mirror與SETN憑藉娛樂與18禁內容的操作,成為9月最大贏家。Mirror市佔率暴漲至10.33%(+7.94個百分點),「江祖平遭性侵」相關報導即貢獻27.09%流量;SETN則以「台灣臀后」為首的18禁內容佔比高達30.33%,市佔率成長+6.80個百分點至10.05%。這種「獵奇心理」與「即時八卦」的內容公式,在演算法尚未嚴格鎖定「情緒性內容」時,確實能製造流量奇蹟。
然而,這種策略的背後隱藏著極高風險。一旦Google未來將「情緒操縱」或「低品質情色內容」納入垃圾內容審核範疇,這些媒體將面臨流量斷崖式下跌。Mirror與SETN的高度依賴單一內容類型(18禁佔比逾三成),意味著其流量結構極度脆弱,演算法後續如突然微調,即可能讓今日的流量王者淪為明日黃花。
3.穩健生存之道與利基突圍
![]() |
| ETtoday在兩極化的媒體環境中微幅增長至17.61%市佔率,得益於社會、娛樂及18禁內容的均衡發展,風險分散策略使其在演算法波動中保持競爭力。相對而言,UDN和LTN則面臨市佔率下滑。 |
在兩極分化的戰場中,ETtoday成功保持穩定微幅增長(+0.61%)市佔率達17.61%,展現驚人韌性。其成功在於內容屬性的均衡:社會(23.14%)、娛樂(21.32%)、18禁(21.55%)多點開花,風險高度分散。這種「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策略,讓ETtoday在演算法波動中成為少數能穩住陣腳的流量巨頭。
龍頭媒體群也呈現兩極化狀況,相較ETtoday穩定增長,UDN與LTN則是下降。UDN雖然Top25總佔比仍有12.05%,但在9月遭遇顯著跌幅 (-5.65%)。UDN的強項在於其對政治類(22.61%)和國際類(40.28%)內容的深度關注和流量把控。然而,由於9月整體議題轉向娛樂,而UDN對娛樂類(10.68%)和18禁類(0.34%)報導相對保守,使其未能抓住流量紅利。LTN市佔率也呈現下滑(-1.60%)。LTN在運動類(14.03%)和科技類(9.55%)具有優勢,但其在9月娛樂和18禁內容佔據半壁江山的情況下,佔比相對較低。
另一邊,BT則以科技垂直內容的極端壟斷,實現市佔率+4.08個百分點的突破。「iPhone 17」(45.47%)與「Gemini公仔」(39.04%)兩大熱詞,顯示當專業媒體能精準命中流行趨勢並產出原創報導時,利基策略同樣能爆發驚人動能。Epoch亦以國際類「柯克槍擊」(12.73%)為槓桿,市佔率成長+4.01個百分點,證明其報導國際時事的能力獲得讀者接受。這2個媒體證明了在演算法變動後,超垂直的、具有明確專業主題權威的內容,即使在整體流量偏向下,仍能爆發出強大的流量動能。
4.品質為本的生存法則
![]() |
| 在後垃圾更新時代,媒體需平衡內容原創性與使用者需求,避免依賴低品質內容以維持流量。 |
在後垃圾更新時代,流量不再是內容的終極目標,而是品質的副產品。Mirror與SETN的18禁狂歡雖耀眼,卻如建立在流沙之上的虛幻帝國;CNA與BW的崩落則警告,深度與專業內容若無法平衡讀者即時需求,同樣難逃流量下跌。媒體必須在內容原創性、使用者價值與內容多樣性之間找到平衡。
結論
![]() |
| 成功媒體需結合高點擊率與EEAT標準,靈活運用內容品質與風險分散策略以實現持續影響力。 |
在後「August 2025 spam update」時期,部份媒體看到閱聽眾對戲劇性娛樂和邊緣內容的極度渴望,推動Mirror和SETN等媒體衝浪,卻是以犧牲內容品質的長遠穩定性為代價。同時,UDN、CNA 和 BW 等傳統或專業媒體的市佔衰退,則暴露了它們在面對演算法的脆弱性。
對於台灣新聞網站而言,9月數據的啟示是明確的:純粹追求短暫熱點的內容策略已無法保證長期流量穩定性。成功的媒體必須在追求高點擊率的同時,建立深度的、符合EEAT標準的垂直內容護城河。將嚴謹的內容品質與靈活操作風險分散策略相結合,才能在變動的演算潮汐中,找到立足之地,實現可持續的影響力。
備註:研究方法與限制說明
《媒體潮汐誌》本分析基於 SimilarWeb 提供的 2025 年 9 月台灣 TOP 20 媒體網站獨立網域(Domain)的搜尋點擊數據。分析範圍聚焦於 2025 年 9 月份搜尋點擊量最高的 25 個熱門關鍵議題,涵蓋政治、財經、娛樂、社會、運動、生活、科技、國際與 18 禁等九大領域。報告中的百分比數據經過四捨五入處理。
分析限制:
單月侷限性:數據僅反映 2025 年 9 月單月狀況,可能受當月特殊事件(如颱風)的顯著影響,未必能完全代表長期趨勢。
- 議題範圍:僅分析 TOP 25 熱門議題,無法完全涵蓋所有媒體的長尾關鍵字流量。
- 流量來源:分析未納入社群轉發、新聞 App 推播、直接訪問等非搜尋引擎來源的網站流量數據。
- 分類定義:關鍵字分類可能存在交叉或主觀判斷空間(例如「台積電洩密案」同時具備國際、科技與財經屬性)。
- 用戶行為:未考慮用戶點擊後的停留時間、互動率等更深層次的質量指標。
- 用戶去重:未能排除同一用戶在不同平台間的重複點擊。
- 平台差異:未對移動端與桌面端流量進行區分統計分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