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核心演算變革 權威與專業新王道
![]() |
2025年7月,台灣媒體面臨結構性變革,整體訪客量微幅下滑,但13家主要新聞網站卻逆勢成長,顯示出「贏家通吃」的現象。CNA增長35.9%,NOWnews則重挫31.8%,反映出內容品質與可信度的競爭日益激烈。 |
2025 年 7 月,台灣媒體經歷結構性變革。在 Google 2025 年 6 月核心更新於 7 月 17 日完成全面部署的背景下,整體媒體訪客量微幅下滑 -0.28% ,然而,檯面下卻呈現令人驚訝的分化格局,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反映 Google 對內容品質與可信度要求的提升,更預示著媒體生態正經歷深刻調整。
《媒體潮汐誌》根據 SimilarWeb 7 月份日均訪客數據分析發現,20 家主要新聞網站中有 13 家正成長,7 家下滑,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成長與衰退的極端化趨勢:表現最佳的 CNA暴增 +35.9%,而最差的 NOWnews 則重挫 -31.8%,兩者差距高達67.7個百分點,凸顯媒體競爭「贏家通吃」的現象。
一、總體趨勢與核心更新衝擊
7 月份台灣前 20 大新聞媒體的平均訪客量消長率為 -0.28%。這看似微小的跌幅,實則暗示媒體板塊內部結構性變化,「M型化」現象日益明顯:訪客量正向頭部媒體與利基型(垂直)媒體集中,而位於中段班的核心群則面臨嚴峻的閱聽眾流失挑戰。
![]() |
2025年7月,台灣前20大新聞媒體平均訪客量微幅下滑-0.28%,顯示出「M型化」趨勢。頭部媒體增長+2.85%,而中段媒體則重挫-9.95%,反映出媒體競爭的極端化與結構性變化。 |
- 領先群 (Top 1-5):整體訪客量成長 +2.85%,顯示頭部媒體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
- 核心群 (Top 6-10):遭遇重創,整體訪客量大幅下滑 -9.95%,主要由 NOWnews 與 Chinatimes 所貢獻。此區間的媒體正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與內容策略挑戰。
- 發展群 (Top 11-15):表現穩健,實現了 +3.91% 的增長。
- 追趕群 (Top 16-20):增長最為強勁,達到 +8.33%,顯示部分後段班媒體找到了有效的突圍策略。
二、各媒體表現解析:訪客量消長榜
7 月份的訪客量數據揭示個別媒體截然不同的命運,少部分媒體遭受重創,其餘則逆勢成長。
![]() |
在市佔微幅變動中,CNA、CTI和Mirror三大媒體表現突出。CNA增長35.91%,CTI增長28.2%,Mirror增長21.9%,顯示出權威報導和深度內容在當前媒體環境中的重要性。 |
A. 強勢崛起的三大贏家
在市佔微幅變動的背景下,具備權威背景或專業垂直定位的媒體表現亮眼,形成了與傳統商業媒體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
- CNA:
7 月份最大的黑馬,其日均訪客數較 6 月激增 +35.91%。CNA 在政治敏感期與國際重大事件報導上的權威性與即時性,為其贏得 Google 信賴。CNA 的成功反映了 Google 更加重視新聞來源的權威性,以及重大事件報導「第一手」優勢。其訪客量的爆發性成長,可能暗示在此次核心演算更新後,Google 對於權威、中立且即時的新聞資訊有著更迫切的需求。
- CTI:
以 +28.2% 的成長率位居第二,CTI 成功凝聚了一批忠誠度極高的特定支持者。其強勢反彈,顯示透過特定議題設定與社群動員,能有效將特定立場的觀眾轉化為穩定訪客量。
- Mirror:
以 +21.9%的成長率排名第三,作為以深度報導與調查新聞見長的媒體,Mirror 的成功展現了優質內容在碎片化時代的持久吸引力。其持續投入調查報導與獨家新聞的製作,建立了深度內容領域的品牌差異化,並且能透過獨家爆料在特定日期創造訪客量高峰。
B.逆勢成長媒體
![]() |
ETtoday在7月訪客量增長+9.04%,顯示其內容策略成功吸引閱聽眾。UDN增長+4.43%,在重大事件報導中展現權威性。LTN則穩定增長+3.31%,鞏固其核心讀者群。 |
- ETtoday:
7 月訪客量較 6 月大幅增加 +9.04%,ETtoday 的顯著成長,使其在訪客量排名中居於前列,展現了其內容策略或用戶互動方面的成功。其在社群操作與生活、娛樂等軟性議題上具有優勢,7 月份似乎成功抓住閱聽眾的眼球。
- UDN:
作為訪客量基礎龐大的領先媒體,7 月仍維持強勁表現,其訪客量相較 6 月增加 +4.43%。UDN 憑藉其深厚的內容積累與全面的議題覆蓋,展現出強大的穩定性。
7 月 26 日大罷免投票創下單日高峰,顯示 UDN 在重大突發事件報導上依然具備無可比擬的權威性與影響力。
- LTN:
7 月訪客量較 6 月增加 +3.31%。LTN 的穩定成長鞏固了其在媒體重要地位,其鮮明的政治立場鞏固了其核心閱聽眾群。
- CW:
7 月訪客量較 6 月增加 +13.26%。作為財經與知識型媒體,CW 的成長證明專業財經內容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重要價值。CW 通過深度的財經分析、企業報導,成功吸引了對高品質商業資訊有需求的專業讀者群體。
- UM:
7月訪客量較 6 月增加 +11.52%。UM 以其專精的政治內幕與軍事新聞,在分眾市場中站穩腳跟。
- BT:
7 月訪客量較 6 月增加 +5.53%。這表明在財經、產業分析等深度內容領域,閱聽眾需求依然強勁。
這些成長媒體,在這次核心更新的衝擊下仍能維持甚至提升訪客量,顯示其可能在內容策略、網站技術或用戶體驗方面與新的演算法趨勢更為契合。
C. 「受傷」媒體:訪客量顯著下滑的警訊
![]() |
在Google核心更新後,NOWnews和Chinatimes的訪客量顯著下滑,分別減少-31.77%和-20.1%。這些「受傷」媒體面臨著內容同質化和政治極化的挑戰,急需調整策略以挽回流失的讀者。 |
在這次 Google 核心更新完成後,少部分媒體訪客量出現顯著負成長,這些「受傷」的媒體面臨著閱聽眾流失的嚴峻考驗。
- NOWnews:
遭受最為嚴重的衝擊,成為所有媒體中的最大輸家。其日均訪客跌幅高達 -31.77%。NOWnews 的困境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過度依賴單一來源導流策略的脆弱性、內容同質化競爭加劇缺乏獨特性、以及用戶留存挑戰。其訪客量銳減,可能意味著其內容、網站結構或搜尋優化策略未能適應新的演算法要求。
- Chinatimes:
7 月下滑 -20.1%,較 6 月減少 105,258。作為具有鮮明政治立場的傳統媒體,Chinatimes 在政治極化的媒體環境中面臨受眾分化的挑戰,其下滑可能反映了閱聽眾對過度政治化內容的疲勞。
- NextApple:
下滑 -18.5%,NextApple 面臨挑戰,在內容策略、用戶體驗與商業模式上需進一步調整。
![]() |
TVBS 顯著下滑,7 月訪客量較 6 月減少 -7.26%。 |
- TVBS:
意外成為領先群中唯一顯著下滑的媒體,7 月訪客量較 6 月減少 -7.26%。原先在美食旅遊、健康新聞上的優勢,需要在找到更有效的平衡點。
- Storm:
7 月訪客量較6月跌幅為 -1.28%。
- BW:
7 月訪客量較 6 月微幅減少 -0.09%。儘管微幅下滑,但整體財經媒體類別仍是表現最佳的領域。
- CTwant:
7 月訪客量較 6 月減少 -1.24%。
這些訪客量下滑的媒體,直接反映了核心更新對其網站表現的負面影響,其「受傷」程度從輕微到嚴重不等。
三、內容類別與議題分佈推論
![]() |
根據7月訪客量趨勢,CNA在國際報導中表現優異,專業財經媒體如CW和BT稱霸財經議題。Mirror以深度報導吸引讀者,而NOWnews和Chinatimes則因缺乏特色面臨流失挑戰。 |
根據訪客量消長趨勢 ,可以推斷 7 月份議題風向與各媒體的表現關聯:
- 國際議題:權威媒體勝出
在 7 月份國際相關議題的報導中,CNA 憑藉其海外特派員布局全球,以國際在地採訪優勢,即時與深度報導國際重大情勢,成功吸引大量關注。閱聽眾在面對嚴肅議題時,追求資訊的準確性與權威性。
相較之下,具有明確政治立場的商業媒體則面臨受眾分化的挑戰,例如 Chinatimes 的下滑可能反映閱聽眾對過度政治化內容的疲勞。
- 財經議題:專業媒體稱霸
財經媒體在 7 月份表現最為亮眼。在財經議題競爭中,專業財經媒體如 CW、BT、BW 等表現明顯優於綜合性媒體。當前經濟環境下的股市波動、通膨壓力、關稅政策調整等議題,大幅提升了閱聽眾對專業財經分析的需求。
專業財經媒體憑藉其專業性與深度分析能力,成功抓住了這一機遇。
- 社會民生與深度報導:內容品質決定勝負
在社會民生議題上,Mirror 等以深度報導見長的媒體表現搶眼,其獨家調查報導是其增長動力。這凸顯了優質、獨家的內容是吸引閱聽眾的不二法門。相對地,依賴快速、淺層報導的媒體則面臨用戶流失。
ETtoday 和 Mirror 的訪客量持續增長,也可能反映出輕快、多元、貼近生活的娛樂資訊、社會新聞或深度人物報導等內容,具備廣泛的受眾基礎和高互動性。
- 政治攻防:「立場」也是流量關鍵因素
CTI 的強勢回歸和 LTN 的穩定,證明「立場」也是流量的關鍵因素。這些媒體服務特定政治光譜的閱聽眾,透過不斷強化其立場的議題,能夠有效進行社群動員,凝聚流量。然而,這種模式的缺點是難以拓展光譜外的讀者,流量天花板相對明顯。
- 綜合平台挑戰:邊緣化用戶流失
NOWnews 與 Chinatimes 的潰敗,反映出綜合性新聞平台若無法在「權威性」、「即時性」或「娛樂性」中建立起碼一個鮮明特色,就很容易在競爭中被邊緣化。
當閱聽眾想看快訊時會選擇 ETtoday,想看財經深度報導時選擇 CW、BW,想看獨家八卦新聞選擇 Mirror,想看國際權威資訊報導選擇 CNA ,定位模糊的平台自然會流失用戶。
四、媒體優劣勢評析
![]() |
根據7月訪客量數據,UDN、ETtoday和LTN擁有龐大用戶基數,但轉型困難。CNA和Mirror以專業內容獲得信任,CTI則依賴忠誠受眾。NOWnews和Chinatimes面臨流失挑戰,需調整策略。 |
綜合 7 月份的訪客量數據,分析各媒體的優劣勢可歸納如下:
- UDN / ETtoday / LTN(領先群)
優點:用戶基數龐大,議題覆蓋全面,擁有穩定的品牌影響力。ETtoday 在社群操作和軟性議題上尤其具備優勢。
缺點:體量巨大,轉型不易,面對新進媒體的靈活挑戰時,反應速度可能較慢。
- CNA / Mirror(專業權威與深度報導)
優點:內容具有高度的獨特性與權威性(CNA 的公信力,Mirror 的獨家調查),能建立起強大的品牌護城河。CNA 的成功是「信任度」在訪客量變現上的最佳體現。
缺點:內容產出成本高,議題覆蓋範圍相對較窄,難以做到全天候、全領域的訪客量覆蓋。
- CTI / UM(立場鮮明與利基媒體)
優點:閱聽眾忠誠度高,社群動員能力強,能以特定立場或領域的內容凝聚穩定訪客量。CTI 的強勢回歸證明「立場」也是訪客量的關鍵因素。
缺點:受眾群體單一,容易觸及訪客量天花板,且容易受到政治風向變化的影響。
- NOWnews / Chinatimes / NextApple / TVBS(訪客量下滑)
優點:仍保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與用戶基礎。
缺點:本月數據顯示其內容策略與議題設定出現嚴重問題,品牌形象與閱聽眾黏著度正在快速流失,亟需調整方向。
NOWnews 的潰敗反映綜合性新聞平台若無法在「即時性」、「娛樂性」或「權威性」中建立鮮明特色,就容易被邊緣化。過度依賴單一來源導流策略在平台演算法調整時顯得脆弱。
五、媒體變革與未來展望
![]() |
2025年7月的數據顯示,媒體正面臨深刻變革。權威與專業成為競爭關鍵,專注特定領域的媒體更具優勢。面對假訊息,建立獨特品牌價值和多元用戶觸達管道至關重要。 |
2025 年 7 月的數據揭示了媒體正經歷深刻變革:權威與專業可能是重要競爭規則。傳統的規模優勢不再是唯一的成功因子。在資訊真實性備受關注的時代,專業領域認證或長期信譽積累的媒體,在閱聽眾心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 權威性重新定義競爭格局:
在假訊息氾濫的時代,具備官方背景、專業認證或長期信譽積累的媒體,在閱聽眾心中的地位顯著提升。CNA 的成功正是這一趨勢的最佳體現。
- 專業化成為差異化關鍵:
財經媒體與生活風格媒體的強勢表現,印證專業策略的有效性。相較於追求全面覆蓋的綜合性媒體,專注特定領域並提供深度價值的媒體,更容易在此時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
- 社群媒體依賴的風險:
成功的媒體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用戶觸達管道,並培養直接訪問的忠實用戶群體。訪客量的變化也反映了各媒體在內容生產、社群運營、SEO優化或廣告投放等策略上的差異。
- 內容創新的必要性:在內容同質化競爭加劇的環境下,媒體需要在內容形式、分析深度與用戶體驗上持續創新,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保持優勢。
結語:品牌價值與認同之爭
![]() |
2025年7月的變化顯示,僅提供新聞已不夠,內容需具備信任、觀點、深度與娛樂。CNA與Mirror的成功強調內容價值,而NOWnews與Chinatimes的困境則警示媒體必須建立獨特品牌價值以求生存。 |
2025 年 7 月的變化,為我們揭示殘酷而真實的戰場:
在Google新演算法上線後,僅僅提供「新聞」是遠遠不夠的。文章內容需要具備「信任」、「觀點」、「深度」與「娛樂」。
CNA 與 Mirror 的成功,標誌著「內容價值」的回歸;CTI 的強彈,則展現了「凝聚力」的威力。反觀 NOWnews 與 Chinatimes 的困境,為所有媒體敲響警鐘:
若不能在眾聲喧嘩中建立起自己獨一無二的品牌價值,無論過去的根基多麼深厚,都可能被迅速遺忘。
這次 Google 核心更新再次印證媒體在演算法主導時代的脆弱性與適應性需求。對於訪客量遭受重創的媒體,這是一個迫切的警示,需要深入檢視其內容品質、網站技術、使用者體驗及搜尋引擎優化策略,以求在未來的演算法調整中,能夠更好地保護自身,從「受傷」狀態中復原。對於那些逆勢成長的媒體,他們的成功經驗值得進一步探討,或許能為整個產業提供寶貴的借鑒。
展望未來,媒體競爭將更加注重內容品質與用戶體驗,而非單純的訪客量競賽,能夠建立權威、專業優勢的媒體,將在媒體生態重構過程中佔據有利位置,結合內容創新與精準受眾策略,將是其在變動的數位環境中保持競爭力與持續發展的關鍵。
![]() |
2025年7月號《媒體潮汐誌》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