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6月核心演算法更新「文本權威」核心決勝點

圖片
2025年7月8日,台灣媒體因Google演算法更新遭遇流量崩跌,顯示內容的可信度成為網站生死攸關的因素。這次更新強調「文本權威」,改變了搜尋排名的評估標準。 2025年7月8日,一個看似平凡的夏日,卻成為台灣部份媒體流量分水嶺。這場崩跌並非孤例,它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來自 Google 的演算法力量,對內容價值進行重整。《新聞數據引擎NDE》深入分析此次波動發現,Google 不再只問「內容是否受歡迎」,而是更嚴苛地審問「內容是否可信」。核心概念正是「文本權威」(Textual Authority),成為決定網站流量生死的關鍵決勝點。 一場延遲引爆的演算法更新 June 2025 Core Update 演算法更新階段時間軸 這一切的起點,是 Google 於 6 月 30 日開始部署的「2025 年 6 月核心更新」(June 2025 Core Update)。Google 核心更新不同於日常小調整,不僅是技術性的 SEO 調整,更是對內容品質、來源可信度與原創價值的總體檢,對搜尋排名系統的根本性、大規模的校準。然而,它的影響並非立即顯現,而是呈現出一種「延遲引爆」的特性,讓部份媒體措手不及。 許多媒體甚至在演算法更新初期第一周還迎來了流量高峰,一度以為安然過關,卻在一週後迎來毀滅性的衝擊。這條時間線揭示,Google 並非草率行事,而是透過分階段、分地區逐一部署,精準地校準其對內容品質的評估模型。當模型校準完成,被判定為「權威性不足」的內容,便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搜尋引擎的推薦。 冰火二重天背後的「權威」之謎   Google演算法更新導致硬新聞流量上升,而軟新聞卻遭受重創,顯示內容的「文本權威」成為流量的關鍵因素。這一現象揭示了演算法對新聞類型的選擇性影響。 更令人費解的是,這次流量崩跌呈現出極為詭異的「選擇性打擊」模式:硬新聞(要聞、財經、社會、全球)的 Google 導流量不減反增,甚至在Google News 和 Google Trends 的能見度顯著提升;然而,過去作為流量支柱的軟新聞(生活、娛樂、運動)卻遭受毀滅性打擊,Google Discover 的導流量更是幾乎腰斬,這種「冰火二重天」的現象,並非技術故障或伺服器問題所致。 火焰:逆勢上揚的「硬新聞」 以要聞、財經、社會、全球等議題為主的「硬新聞」,流量不減反增。弔詭的是,這些內容在...

2025 年 7 月:核心更新衝擊 權威風暴籠罩

圖片
2025年7月,台灣媒體面臨政治與Google核心更新的雙重衝擊,政治與國際議題聲量顯著上升,娛樂與社會議題則大幅下滑,顯示媒體生態的結構性重組。 2025 年 7 月,台灣媒體版圖在政治風暴與 Google 核心更新的雙重衝擊下劇烈變動,讀者的注意力從 6 月的社會、娛樂等軟性議題,迅速轉向了國內外的重大政治與國際事件。《媒體潮汐誌》根據 SimilarWeb 的 2025 年 7 月台灣 TOP 20 新聞媒體最熱門 TOP 25 議題聲量的消長統計,政治類議題佔比增幅 +20 百分點;國際類議題增長 +10.07 百分點。相對地,娛樂類跌幅 -12.73 百分點;社會類滑落 -7.97 百分點。 2025年7月,台灣媒體面臨政治風暴與Google核心更新的挑戰,政治與國際議題聲量顯著上升,娛樂與社會議題則大幅下滑,顯示出媒體生態的深刻變化。 這一轉變反映台灣社會在颱風災害與地緣政治緊張下的焦慮,也受到 6 月30 日 07:30(PDT)啟動、7 月 17 日 01:18(PDT)完成的「2025 年 6 月核心更新」影響。此更新歷時近三週,強調內容的專業性與權威性( E-E-A-T ),重塑 SEO 流量分配,改變新聞內容可見度及流量變動,對媒體流量產生顯著衝擊。 《媒體潮汐誌》深度剖析 7 月與 6 月數據消長,探討 Google 核心更新下的新聞媒體議題分佈、各媒體優缺點,以及不同類別議題的表現,揭示「演算法潮汐」如何影響各媒體的表現,以及不同類別議題的關注度變化。 一、聲量洗牌,演算法權威加冕 2025年7月,隨著Google核心更新,CNA聲量顯著增長,成為最大贏家;而NOWnews則遭遇重挫,顯示出媒體在演算法變化中的分化趨勢。 2025 年 6 月 Google 核心更新( 6 月 30 日 07:34 至 7 月 17 日 01:18,太平洋時間 )強調內容 E-E-A-T,在此背景下,部分媒體乘風而起,部分則在演算法浪潮中掙扎。 最大贏家:CNA 崛起 CNA 在 7 月份取得了驚人的聲量增長,成為最大贏家。其在 7 月 TOP 25 熱門議題聲量佔比上升高達 +11.31 百分點。TOP 10 和 TOP 5 中,CNA 的增幅更為顯著,分別達到 +12.84 百分點和 +13.76 百分點。這表明 CNA 的內容在 Google 核心更新...

2025年7月:核心演算變革 權威與專業新王道

圖片
2025年7月,台灣媒體面臨結構性變革,整體訪客量微幅下滑,但13家主要新聞網站卻逆勢成長,顯示出「贏家通吃」的現象。CNA增長35.9%,NOWnews則重挫31.8%,反映出內容品質與可信度的競爭日益激烈。 2025 年 7 月,台灣媒體經歷結構性變革。在 Google 2025 年 6 月核心更新於 7 月 17 日完成全面部署的背景下,整體媒體訪客量微幅下滑 -0.28% ,然而,檯面下卻呈現令人驚訝的分化格局,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反映 Google 對內容品質與可信度要求的提升,更預示著媒體生態正經歷深刻調整。 《媒體潮汐誌》根據 SimilarWeb 7 月份日均訪客數據 分析發現,20 家主要新聞網站中有 13 家正成長,7 家下滑,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成長與衰退的極端化趨勢 :表現最佳的 CNA暴增 +35.9%,而最差的 NOWnews 則重挫 -31.8%,兩者差距高達67.7個百分點,凸顯媒體競爭「贏家通吃」的現象。 《媒體潮汐誌》深入剖析各新聞媒體在 7 月與 6 月之間的訪客量消長狀況,評估 Google 核心更新對媒體造成的「受傷」狀態,並探討訪客量變動背後的議題因素與媒體策略。 一、總體趨勢與核心更新衝擊 7 月份台灣前 20 大新聞媒體的平均訪客量消長率為 -0.28%。這看似微小的跌幅,實則暗示媒體板塊內部結構性變化, 「M型化」現象日益明顯 :訪客量正向頭部媒體與利基型(垂直)媒體集中,而位於中段班的核心群則面臨嚴峻的閱聽眾流失挑戰 。 2025年7月,台灣前20大新聞媒體平均訪客量微幅下滑-0.28%,顯示出「M型化」趨勢。頭部媒體增長+2.85%,而中段媒體則重挫-9.95%,反映出媒體競爭的極端化與結構性變化。 領先群 (Top 1-5): 整體訪客量成長 +2.85%,顯示頭部媒體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 核心群 (Top 6-10): 遭遇重創,整體訪客量大幅下滑 -9.95%,主要由 NOWnews 與 Chinatimes 所貢獻。此區間的媒體正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與內容策略挑戰。 發展群 (Top 11-15) :表現穩健,實現了 +3.91% 的增長。 追趕群 (Top 16-20): 增長最為強勁,達到 +8.33%,顯示部分後段班媒體找到了有效的突圍策略。 二、各媒體表現解析:訪客量消長榜 7 月份的訪客量數據揭示...

SEO「總設計師」從排名爭奪到權威戰略

圖片
在AI時代,SEO不再是單純的技術修補,而是轉型為內容的總設計。專業人士需專注於創造AI願意引用的權威內容,提升用戶信任,適應新的資訊消費模式。 SEO 在 AI 時代的角色蛻變,搜尋引擎優化(SEO)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性「修補」工作,而是一場深遠的轉型,SEO 專業人士正轉型為「總設計師」。隨著大型語言模型(LLMs)與 AI 總覽(AI Overviews)成為資訊發現新常態,媒體與內容網站必須重新校準策略,將焦點從爭取搜尋排名轉向打造 AI 願意引用、用戶深度信任的權威內容。 SEO 衝擊:告別「修補匠」 過去數十年,SEO 專業人士的角色類似於網站的「修補匠」。他們在網站建置完成後才介入,協助修復爬蟲問題、優化標題與後設資料、嵌入關鍵字和內部連結,以提升在搜尋引擎結果頁(SERP)的排名。然而,隨著生成式 AI 的崛起,這種被動的「亡羊補牢」模式已顯得力不從心。 生成式 AI 改變了資訊的搜尋與消費模式。搜尋引擎不再僅僅索引網頁或提供藍色連結,而是透過提取答案、合成回應與生成即時內容預覽,為用戶提供更直接的資訊體驗。從「查詢 > 連結列表 > 網站」的線性旅程,轉變為包含零點擊答案、AI摘要、精選摘要與語音回應的多層次內容生態系統。這種轉變對 SEO 造成全新的挑戰:內容不再僅僅是為了排名,而是要成為資訊「權威來源」。 典範轉移:從「排名」到「引用」 大型語言模型如ChatGPT和Google AI總覽改變了資訊檢索方式,新聞媒體需即時更新數據並引用官方資訊,以避免因內容不新鮮而降低能見度,強調即時性和準確性的重要性。 大型語言模型如 ChatGPT、Gemini,以及 Google 的 AI 總覽,傾向於整合最新、最即時的資訊,直接提供答案而非僅列出連結。這意味著,新聞媒體與內容網站要競爭的不再是搜尋結果的第一頁,而是成為 AI 樂於引用的權威來源。 在台灣,我們也觀察到類似的趨勢。 以近期影響「台南暴雨淹水」為例,民眾對於「即時積水路段」、「交通替代路線」或「淹水補助」的需求呈現爆炸性增長。AIO 和 LLMs 則傾向整合最新由台南市政府水利局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發布的即時資訊與建議。 如果新聞媒體的淹水災情未能及時更新數據,或沒有引用官方最新公告,即使以前在傳統 SEO 上表現不俗,現在也可能被「新鮮度懲罰」,導致能見度下降。 這正反映了現在...

「國王新衣」無用!鍛鍊EEAT「真功夫」

圖片
潛心修習「真功夫」,提升內容E-E-A-T,重建信任與專業,讓網站在變革中脫穎而出。 2025 生成式人工智慧(AI)席捲全球,搜尋引擎優化(SEO)與內容文本結構規則正在被重寫,從 Google 核心演算法更新,到 AI 總覽(AI Overviews)擴展,傳統的搜尋行為已翻天覆地巨變。許多網站發現,賴以維生的搜尋排名岌岌可危,甚至內容在搜尋結果消失了。 Google 悄然將 E-E-A-T 準則視為內容品質的「框架」。E-E-A-T 的真正價值你真的了解嗎?那些徒有其表的「偽專家」內容,如同「國王新衣」,隨著 June 2025 core update 無所遁形,新聞媒體與內容網站唯有鍛鍊「真功夫」,才能在變革中脫穎而出。 如同 Bill Hunt 所指出, 當前 SEO 領域面臨的三大困境並非「失靈」,而是「癱瘓」、「被 AI 炒作分心」以及「忽略基本功」。 台灣的情況也有類似情境,面對每日不斷湧現的 AI 新名詞和技術,許多新聞媒體與內容網站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因此將搜尋優化工作暫停,導致本應持續深耕的基本功被棄之不顧。然而, 真正的破局之道,在於如何重新校準羅盤,從迷失於流量數據的泥沼中掙脫,回歸內容的本質「信任」。 本篇分析將從新聞媒體與內容網站的視角,以近期台灣熱門新聞事件報導為核心,結合 E-E-A-T 實質意涵,講解如何打造兼具深度與信任的內容,同時提供實務策略,幫助新聞工作者與內容創作者在 AI 主導的搜尋環境中站穩腳跟。 E-E-A-T的真諦:信任 E-E-A-T鼓勵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僅靠浮誇的標題與頭銜無法提升信任度。內容需具備真實經驗與權威來源,才能吸引閱聽眾,增強品牌影響力。 E-E-A-T 並非可量化的分數或影響演算法的直接排名因素,它更像一個引導性的 框架 ,鼓勵新聞媒體與內容網站打造出值得閱聽眾信任的優質內容。 許多新聞媒體誤以為聲稱「獨家內幕」,或在作者簡介中堆砌頭銜,有些還刻意標註「財經專家」,甚至聘用「網路寫手」冒充專家、盜用圖片,僅靠幾句浮誇的作者簡介或「某某老師」的稱號來包裝內容,以為這樣的「表面功夫」就能提升 E-E-A-T。 然而,當這些「偽專家」背後缺乏真實經驗或權威來源支撐時,這樣的表面功夫無異於「國王的新衣」。AI 系統與閱聽眾都能輕易識破,導致網站跳出率升高、品牌信任受損。內容必須超越單純的資訊羅列,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