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市佔平盤,中段媒體展現韌性

2025年5月,新聞網站整體訪客量微幅下滑,但中段媒體展現成長韌性,成功搶佔市場份額。內容策略與讀者需求的掌握成為媒體競爭的關鍵。
2025年5月,新聞網站整體訪客量微幅下滑,但中段媒體展現成長韌性,成功搶佔市場份額。內容策略與讀者需求的掌握成為媒體競爭的關鍵。

2025年5月,新聞網站整體訪客量消長呈現「外冷內熱」的景象。《媒體潮汐誌》引用 SimilarWeb 數據分析,TOP 20 媒體的日均訪客(UV)相較 4 月僅微幅下滑 -0.56%,整體趨於平盤。然而,這份看似平靜的數據之下,隱含部份閱聽眾結構性轉移:頭部媒體普遍承壓,中段媒體展現成長韌性,成功在市佔板塊中暫奪先機。

這種分化的格局凸顯,內容策略的精準度、營運效率,以及對讀者需求的掌握,是媒體激烈競爭的決勝關鍵。

一、整體趨勢:「頭冷、腰熱」現象

5 月份宏觀趨勢,是整體訪客量 TOP 20 媒體日均 UV 總體僅從 4 月的 336,447 微降至 5 月的 334,574,微幅下滑 -0.56%,呈現盤整格局 。顯示自 2 月訪客量達到高峰後,市佔持續處於一個相對平穩但略微下修的盤整期。

然而,這份看似平靜的數據實則頗具趣味,拆解不同級距的數據後,會發現「頭冷、腰熱」的景象:

5月頭部媒體日均UV普遍下滑,TOP 1-5減少1.19%,TOP 6-10更跌2.22%。相對地,TOP 11-15媒體逆勢增長6.74%,顯示中型媒體成功搶佔市場份額。
5月頭部媒體日均UV普遍下滑,TOP 1-5減少1.19%,TOP 6-10更跌2.22%。相對地,TOP 11-15媒體逆勢增長6.74%,顯示中型媒體成功搶佔市場份額。

以下為各級距訪客量表現詳情:

頭部媒體感受寒意 (TOP 1-10,合計下滑 -1.53%) :

頭部媒體面臨挑戰,TOP 1-5媒體日均UV下滑1.19%,而TOP 6-10更是減少2.22%。這顯示出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單靠慣性已難以維持成長。
頭部媒體面臨挑戰,TOP 1-5媒體日均UV下滑1.19%,而TOP 6-10更是減少2.22%。這顯示出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單靠慣性已難以維持成長。

  • TOP 1-5 媒體:作為媒體風向標,此區間的日均 UV 合計下滑 -1.19%,從 710,078 降至 701,632 。這顯示龍頭媒體的影響力略有鬆動,訪客消長壓力持續存在 。

  • TOP 6-10 媒體:下滑幅度更為顯著,日均 UV 合計減少 -2.22%,從 355,290 降至 347,418 。TOP10 媒體的普遍衰退,顯示頭部訪客量的競爭已進入相互搏殺的白熱化階段,單純依靠慣性已難以維持成長

中後段媒體展現韌性(TOP 11-20,合計成長 +3.15%):

中型媒體在5月展現出強勁韌性,TOP 11-15媒體日均UV增長6.74%,顯示閱聽眾的注意力正轉向具獨特內容的媒體。這一趨勢強調了高品質內容的重要性。
中型媒體在5月展現出強勁韌性,TOP 11-15媒體日均UV增長6.74%,顯示閱聽眾的注意力正轉向具獨特內容的媒體。這一趨勢強調了高品質內容的重要性。

  • TOP 11-15 媒體:與頭部媒體的困境相反,此區間的表現是本月最大的亮點,不僅沒有衰退,反而實現了高達 +6.74%的逆勢增長,日均 UV 從 185,747 增至 198,261 。
    這強烈信號表明,閱聽眾的注意力並未消失,而是從頭部媒體轉向具獨特內容與活力的中型媒體。它們成功找到了新的成長引擎,從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中爭取到更多關注 。

  • TOP 16-20 媒體:相較之下,此級距的日均 UV 則從 94,671 降至 90,986,跌幅為 -3.89% 。

總體而言,5 月份的市佔格局呈現出「龍頭媒體承壓、中段前驅(11-15名)顯著成長、後段(16-20名)面臨調整」的複雜局面,這與 4 月龍頭下滑、中後段成長的趨勢略有不同。這背後反映了事件驅動型內容的影響力,如 5 月 19 日國內三峽車禍顯著拉抬訪客量,影響用戶的閱讀偏好,以及中段網站憑藉內容差異化策略,正在積極搶奪市佔份額 。

二、TOP 5 網站:龍頭承壓,雙強逆勢突圍

5 月份,TOP 5 網站的龍頭之爭呈現「三家下滑、兩家成長」的清晰格局。在高位競爭中,各家媒體表現不同,有的面臨守成壓力,有的則憑藉精準的策略成功突圍。

面臨守成壓力的領先群:

2025年5月,TOP 5 網站中三家面臨流量下滑,UDN和ETtoday的訪客數持續減少,而TVBS則展現穩健表現。相對地,部分中段媒體成功突圍,顯示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
2025年5月,TOP 5 網站中三家面臨流量下滑,UDN和ETtoday的訪客數持續減少,而TVBS則展現穩健表現。相對地,部分中段媒體成功突圍,顯示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

UDN:

  • 數據表現:5 月日均 UV 為 1,035,502,雖仍以絕對優勢穩居市場龍頭寶座,但相較 4 月的 1,074,905,下滑了 -3.67%,是 TOP 5 中下滑幅度較大者 。數據顯示,這已是 UDN 訪客量連續第三個月下滑,顯示其在維持日均百萬級別 UV 的同時,正遭遇顯著市佔壓力 。
  • 分析:UDN 強大的品牌護城河使其在市場波動中能維持基本盤。然而,每日數據顯示,其訪客量在月中及月底波動較大(如 5 月 31 日僅 566,534 ),這可能反映出在非重大事件日,其用戶黏著度面臨挑戰。如何在鞏固既有用戶的基礎上,於高基數上尋找新的成長點,是其首要課題

ETtoday:

  • 數據表現:日均 UV 從 4 月的 749,323 降至 717,436,下滑 -4.26%,在 TOP 5 中跌幅最為顯著 。
  • 分析:ETtoday 在重大事件上的報導依然具備強大吸引力,例如在 5 月 19 日因「三峽車禍」事件創下 934,157 的單日高峰 。然而,其平日訪客量波動較大(如 5 月 26 日僅 536,236),顯示其內容穩定性有待提升,或需重新評估內容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

TVBS:

  • 數據表現:日均 UV 從 637,490 降至 619,824,下滑 -2.77% 。其跌幅雖較 4 月有所收斂,但仍是連續數月下滑,值得持續關注 。
  • 分析:相較之下,TVBS 在 5 月的表現相對穩健。每日數據在特定日期(如 5 月 23 日的 810,694 及 5 月 30 日的 727,225)有顯著成長 ,這可能與其獨家報導的聯動效應有關,展現出一定的防禦能力。

逆勢成長的挑戰者:

2025年5月,NOWnews和Chinatimes在競爭激烈的媒體市場中逆勢成長,分別實現6.87%和1.65%的增幅,顯示出其靈活的內容策略和穩定的用戶基礎。
2025年5月,NOWnews和Chinatimes在競爭激烈的媒體市場中逆勢成長,分別實現6.87%和1.65%的增幅,顯示出其靈活的內容策略和穩定的用戶基礎。

NOWnews:

  • 數據表現:日均 UV 從 551,117 大幅增長至 588,990,成長率高達 +6.87%,不僅增幅領跑 TOP 5,也是 TOP 10 媒體中成長最快的 。
  • 分析:NOWnews 是 TOP 5 中顯著正成長的網站,其強勁增長稍穩固前段班地位。印證其快速反應讀者需求的內容策略(例如在生活消費與運動等內容上的佈局)取得了卓越成效。

Chinatimes:

  • 數據表現:日均 UV 從 537,555 上升至 546,406,穩健成長 +1.65% 。
  • 分析:Chinatimes 延續了近幾個月的上升態勢,表現穩健。其不僅能在重大事件中吸引訪客量(如 5 月 19 日達到 783,267 的高峰 ),亦能維持平日的用戶基礎,顯示其內容策略在當月成功吸引並留住了用戶。

三、中段班的崛起:誰在創造新動能?

若說 5 月份的媒體市佔持平,那麼真正的風暴則發生在排名的中後段。此區間的媒體表現呈現極端分化,部分媒體實現驚人成長,而另一些則面臨訪客大幅流失的困境。

這清晰地揭示了在當前環境下,媒體的「議題設定能力」與「內容護城河」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

5月份真正的成長動能來自中段媒體,它們的成功提供了具參考性案例:

2025年5月,中段媒體BW與Mirror分別實現19.49%和21.50%的增長,顯示高品質內容的需求上升。相對地,Storm面臨顯著流失,凸顯市場競爭的極端分化。
2025年5月,中段媒體BW與Mirror分別實現19.49%和21.50%的增長,顯示高品質內容的需求上升。相對地,Storm面臨顯著流失,凸顯市場競爭的極端分化。

BW 與 Mirror:是本月最大的兩匹黑馬。BW 日均 UV 暴增 +19.49%,Mirror 的增長率更是高達 +21.50% 。這兩家以深度報導和調查內容見長的媒體同時爆發,可能意味著在資訊紛擾的環境中,用戶對高品質、具備獨特觀點的內容需求正在提升。它們的成長證明,專注於特定領域並做深做透,是打破訪客量天花板的有效路徑。

UM:同樣表現不俗,日均 UV 實現了 +12.19% 的增長 ,延續了其在特定議題上的突破能力。

Storm:與上述媒體形成鮮明對比,Storm 在 5 月經歷了顯著的訪客量下滑,日均 UV 減少了 -15.48% ,是所有媒體中衰退最嚴重者。這一劇烈波動,是其內部需要高度警惕並深入探究原因的信號。

綜合來看5月份的訪客量消長贏家與輸家:

成長前三名:

 Mirror:增幅 +21.50% 

 BW:增幅 +19.49% 

 UM:增幅 +12.19% 

衰退前三名:

 Epoch:跌幅 -16.10% 

 Storm:跌幅 -15.48% 

 CH:跌幅 -9.68% 

以下將深入剖析TOP 6-20各級距表現:

TOP 6-10 級距:NexaApple 持續強勢,Storm 警訊浮現

2025年5月,NexaApple日均UV增長8.19%,持續強勢;相對地,Storm日均UV大幅下滑15.48%,顯示市場競爭的極端分化,內容策略成為關鍵。
2025年5月,NexaApple日均UV增長8.19%,持續強勢;相對地,Storm日均UV大幅下滑15.48%,顯示市場競爭的極端分化,內容策略成為關鍵。

此級距呈現「兩家成長、三家下滑」的狀況,NexaApple 的持續增長和 Storm 的顯著下滑是主要特徵 。

成長亮點:

NexaApple:5 月日均 UV 為 305,365,較 4 月的 282,243 增長 +8.19% 。繼 3、4 月後再次實現強勁增長,且增幅持續擴大,表現搶眼,顯示其內容(尤其在娛樂與社會新聞方面)吸引力持續增強 。

衰退警訊:

LTN: 5 月日均 UV 為 517,819,較 4 月的 519,197 微幅下滑 -0.27%。跌幅相較前兩個月有所收斂,但仍未止跌。5月5日的709,722高峰顯示其在特定事件上(新台幣暴升)的潛力。

SETN: 5 月日均 UV 為 384,202,較 4 月的 394,936 下滑 -2.72%,結束了前兩個月的連續增長,出現小幅回落。

CNA: 5 月日均 UV 為 306,818,較 4 月的 316,363 下滑 -3.02%。CNA 在四月實現大幅增長後,五月也出現下滑。

Storm:5 月日均 UV 為 222,884,較 4 月的 263,711 大幅下滑 -15.48%,跌幅在 TOP 10 中最為顯著 。這延續了其 4 月的下滑趨勢,可能與其深度評論的內容形式或議題選擇,在 5 月份未能獲得用戶青睞有關 。

TOP 11-20 級距:深度內容的勝利與議題波動的風險

2025年5月,Mirror與BW分別實現21.50%和19.49%的增長,顯示深度內容策略的成功。然而,Epoch等媒體面臨顯著下滑,揭示議題波動的風險。
2025年5月,Mirror與BW分別實現21.50%和19.49%的增長,顯示深度內容策略的成功。然而,Epoch等媒體面臨顯著下滑,揭示議題波動的風險。

此級距的表現分化最為劇烈,卻也是本月最主要的成長動能來源。

爆發性成長者:

Mirror:5 月日均 UV 為 196,610,較 4 月的 161,817 大幅增長 +21.50%,為所有媒體中增幅最大者。在 4 月下滑後,5 月實現驚人反彈,表現驚人 。

BW:5 月日均 UV 為 253,075,較 4 月的 211,800 大幅增長 +19.49%,增幅領跑此級距,也是所有媒體中增幅最大的之一。其持續的強勁增長( 4 月已增長 +8.9%)印證了其在財經與管理議題的深度內容策略成功吸引了用戶 。

UM:5 月日均 UV 為 105,751,較 4 月的 94,265,實現了 +12.19% 的顯著增長,扭轉了 4 月的低迷表現 。

CW:5 月日均 UV 為 248,568,較 4 月的 239,830 增長 +3.64%,延續了 4 月的增長趨勢,顯示其專業財經與科技報導持續受到關注 。

顯著回落與挑戰者:

Epoch:5 月日均 UV 為 73,061,較 4 月的 87,083 大幅下滑 -16.10% 。此現象尤其值得關注,因其在四月曾實現了所有媒體中最大的增長(+46.5%)。 5 月的顯著回落,可能印證了其特定議題(如爭議性報導)所帶來的訪客量具有短期爆發力,但長期穩定性存疑的觀察 。

CH 與 EBC:CH 5 月日均 UV 為 108,329,較 4 月的 119,940 下滑 -9.68%,未能維持其在健康議題的穩定受眾。EBC 5 月日均 UV 為 126,178,較 4 月的 136,305 下滑 -7.43%,可能在即時新聞的競爭中面臨壓力。

BT 與 CTwant:BT 5 月日均 UV 為 166,876,較 4 月的 178,984 下滑 -6.76%,未能延續 4 月增長。CTwant 5 月日均 UV 為 77,422,較 4 月的 81,717 下滑 -5.26%,訪客量持續下滑。

FTV:5 月日均 UV 為 90,3676,較 4 月的 90,353 微幅增長 +0.01%,表現相對穩定。

四、關鍵洞察

5月是「權力轉移」的關鍵月份。大盤的穩定掩蓋了內部的洶湧波濤,市佔的天平從「規模優勢」向「內容價值」與「社群深度」傾斜。 

綜合本月數據,提煉出以下三大關鍵洞察 (Key Insights)。

5月的數據顯示,媒體需重視深度內容與社群經營,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高品質內容回歸,利基市場展現穩定性,成為未來發展的明確方向。
5月的數據顯示,媒體需重視深度內容與社群經營,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高品質內容回歸,利基市場展現穩定性,成為未來發展的明確方向。

1. 深度內容價值回歸,利基市場展現強大防禦性

本月最重要的信號,是高品質深度內容的勝利。BW 與 Mirror 的爆發性成長(分別為 +19.49% 及 +21.50% )強烈表明,即便在短影音、即時新聞當道的時代,能夠提供獨家、深度、高品質內容的媒體,依然擁有強大的市場吸引力。

與此同時,如 BT 和 CW 等媒體的穩定讀者群,證明了財經、商業等垂直領域的需求始終存在。當大眾媒體為共同的熱點話題激烈廝殺時,深耕利基市場、服務特定用戶群的專業媒體反而擁有更穩定的訪客量基礎和更高的用戶忠誠度,這為追求質感的媒體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2. 市佔結構轉移:中型媒體的彈性與波動風險並存

頭部媒體訪客量的普遍鬆動,為中段班媒體提供了向上攀升的絕佳機會。TOP 11-15 級距的整體成長( +6.74% )打破了「大者恆大」的迷思,顯示用戶並非不再閱讀,而是在尋找更符合其需求的內容。中型媒體往往具備更靈活的決策鏈和更快的轉向能力,能夠迅速抓住新興議題或社群熱點,實現差異化突圍。

然而,機會與風險並存。Storm 高達 -15.48% 的衰退,以及 Epoch -16.10% 的大幅下滑,是典型的風險案例。這暴露了部分媒體可能因過度依賴特定議題、特定作者或不穩定的訪客來源,而導致營運穩定性不足。一旦這些支撐點發生變化,便會立即反映在數據上。

3. 宏觀挑戰加劇:從平台演算法到內容同質化

TOP 20 媒體整體趨於平盤甚至微幅下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這背後的挑戰是共通的:

  • 外部平台風險:這可能源於平台演算法的調整(如零點擊搜尋),或是讀者行為和資訊獲取方式的改變(如社群黏著度提高),甚至是使用者注意力向其他娛樂形式(如串流平台、遊戲)的轉移。高度依賴單一平台(如 Google 搜尋或 Facebook)的媒體,其抗風險能力較弱。
  • 內部內容挑戰:當市場缺乏重大突發事件時,若多數媒體追逐的議題相似、內容同質化,用戶會因資訊疲乏而降低瀏覽頻率。這可能是導致頭部媒體訪客量下滑的原因之一。如何在紅海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是所有媒體持續的考驗。

五、策略建議

基於以上洞察,我們提出以下四點策略建議:

媒體需深化內容策略、擁抱社群化、平衡短期與長期目標,並堅持數據導向決策,以提升品牌的專業性和讀者信任。
媒體需深化內容策略、擁抱社群化、平衡短期與長期目標,並堅持數據導向決策,以提升品牌的專業性和讀者信任。

1.深化內容策略,建立「主題權威性(Topical Authority)」

在資訊爆炸和 AI 驅動的搜尋時代,媒體不能僅追求廣度,更要在特定領域建立「專業深度與廣泛影響力」。無論是財經、科技、健康或生活風格,應致力成為該領域的「資訊燈塔」。這不僅能提升讀者信任,也更容易被搜尋引擎和 AI 演算法青睞,成為「首選答案來源」。

2.擁抱社群化,將 SEO 策略融入多平台經營

Google 搜尋結果已大量納入社群內容,媒體的 SEO 策略必須「社群化」。應積極經營 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hreads 等平台,將社群內容視為觸及新用戶、鞏固品牌能見度的重要資產,而不僅是文章的轉貼渠道。

3.平衡短期訪客量與長期品牌深度

雖然追逐熱點能帶來短期訪客量,但長期而言,品牌的價值建立在內容品質和讀者信任度之上。應避免過度依賴「羶色腥」或爭議性內容來衝高點擊,致力於產出能讓讀者信賴、願意分享的優質內容,才是可持續的發展之道。

4.堅持數據導向決策,理解用戶行為

持續並深入地分析訪客量數據,不僅是看見數字的起伏,更是為了理解用戶行為、內容偏好以及不同議題的熱度週期。應以此為基礎,動態指導內容生產和營運策略,並在獲取訪客後,思考如何透過提升內容深度與互動性,有效留存用戶。

結論

5 月的媒體市佔在微幅收縮中暗藏變局。龍頭媒體面臨維穩的壓力,而部分具備特色內容策略和營運效率的中段媒體則展現了強勁的成長潛力。

「零點擊搜尋」和「社群化」讀者注意力日益稀缺,媒體的生存與發展,取決於是否能持續優化內容品質、建立主題權威性、有效整合具備訪客導流力的社群平台,並靈活應對議題變化和讀者需求。

2025年5月號《媒體潮汐誌》
2025年5月號《媒體潮汐誌》

《媒體潮汐誌》將持續關注媒體動態,為您帶來更多基於數據的深度觀察。

留言

最近7日 大家都在閱讀…

解析「內容支柱」用數據驅動媒體影響力

制勝零點擊!SEO 關鍵燈塔「主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