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議題風向劇變 天災與人禍對決
![]() |
2025年8月的媒體議題經歷結構性轉變,政治熱潮退燒,公眾關注轉向生活、娛樂及18禁內容,這些議題聲量顯著增長,而政治與國際議題則大幅降溫。 |
2025年8月的台灣媒體版圖,不僅經歷了社會關注焦點的劇烈轉移,更籠罩在Google演算法更新的巨大陰影之下。相較於7月份由政治及國際議題主導的格局,8月份的媒體議題聲量分佈更趨多元,生活、娛樂與成人議題的佔比顯著攀升。然而,這場看似自然的議題輪替,其背後更深層的驅動力,可能源自於Google於6月底至7月中旬完成的「核心更新」(Core Update),以及8月底悄然展開的「垃圾內容更新」(Spam Update),兩者共同改變了媒體議題分配市佔。
![]() |
生活類、娛樂類及18禁內容在媒體聲量中佔比超過52%,顯示暑期與颱風季成功轉移公眾關注焦點,生活類增長11.67個百分點,娛樂類增長5.94個百分點,18禁內容增長10.38個百分點。 |
《媒體潮汐誌》深入剖析8月份台灣新聞網站的關鍵字趨勢,比較其與7月份的數據變化,並結合Google演算法更新的可能影響,探討各類議題在不同媒體平台上的表現,解讀新聞議題與SEO變革共同主導的變局。
一、「軟性內容」主力,政治退潮
![]() |
媒體議題結構在8月出現劇烈變化,政治與國際議題聲量大幅下降,國際類從22.41%降至10.08%,政治類從26.06%降至15.34%,顯示關注重心轉移。 |
2025年8月的媒體議題版圖,相較於前幾個月,經歷了一場劇烈的結構性轉變。7月份由罷免案引爆的政治狂熱迅速退燒,公眾注意力明顯轉向更貼近日常的軟性內容。數據顯示,8月的議題分佈呈現「軟硬強烈消長」的態勢,其中以生活、娛樂及18禁內容的聲量增長最為迅猛,而政治與國際類議題則大幅降溫。
- 天災議題主導全局:
「颱風氣象」憑藉其與民生安全的緊密關聯,以 20.26% 的驚人聲量佔比,成為本月流量核心,再次凸顯了天災資訊不可撼動的地位。
- 軟性議題聲量噴發:
生活類佔比高達26.51%,增加了+11.67個百分點。緊隨其後的是娛樂類佔比13.85%,新增了 +5.94個百分,另外,18禁內容聲量佔比11.71%,高居第二,大幅增長了+10.38個百分點,超越所有政治和社會新聞。這三類議題的總和佔據了超過52%的媒體聲量,顯示出暑期與颱風季成功轉移了公眾的關注焦點。
- 政經議題全面降溫:
與此同時,相較於7月,8月的媒體議題結構出現了劇烈的「軟硬消長」現象,7月份主宰版面的政治與國際議題則大幅萎縮。國際類的聲量佔比從22.41%幾乎腰斬至10.08%,劇減了-12.33個百分點。政治類也從26.06%大幅下滑至15.34%,減少了-10.72個百分點。財經與社會類議題的佔比也呈現小幅下滑的趨勢。
![]() |
成人與娛樂內容在8月媒體焦點中大幅提升,「AV相關」關鍵字以11.71%聲量高居第二,超越政治與社會新聞。娛樂類如「鬼滅之刃無限城篇」等也佔據重要版面,塑造休閒娛樂氛圍。 |
媒體角力戰場:天災 vs. 人禍
儘管政治議題整體降溫,但特定議題的攻防依然激烈,形成了「天災」與「人禍」兩大主題的媒體角力。
- 天災報導(颱風氣象):
此議題總聲量佔比高達 20.26%,成為本月無可撼動的流量核心。UDN 在此展現了強大的報導能量,獨佔了 28.22% 的聲量,位居第一;ETtoday 則以 21.04% 緊追在後,兩者合計拿下近半聲量。
- 人禍議題(第二波罷免&核三公投):
此關鍵字仍佔據 8.78% 的總聲量,在所有議題中排名第三,顯示藍綠陣營的核心攻防依舊是媒體焦點。在此議題上,CNA展現了其權威地位,獨佔了高達 48.94% 的驚人聲量,形成絕對主導,遠超其他媒體。值得注意的是,BW也在此議題上有所著墨, 也憑藉深度分析在此議題佔得19.37%的聲量,表現突出。
解碼聲量密碼:成人、娛樂與垂直內容的勝利
![]() |
天災與人禍成為媒體焦點,前者佔20.26%聲量,UDN主導報導;後者則以8.78%聲量,CNA獨佔48.94%。政治議題降溫,但攻防仍激烈。 |
進一步分析前25大熱門關鍵字可以發現,議題的轉向不僅是類別上的變化,更是具體內容的汰換。8月份的議題焦點,「AV相關」與娛樂消遣也大幅提升。
- 成人與娛樂內容成新引擎:
- 令人注目的是,「AV相關」關鍵字以 11.71% 的總聲量,高居排行榜第二位,超越了所有政治及社會新聞。在此領域,ETtoday(24.70%) 和 UDN(19.06%) 是最大玩家。
- 娛樂類關鍵字如「鬼滅之刃無限城篇」(4.36%)、「沈玉琳血癌」(3.25%)及「twice 演唱會」(2.22%)等也佔據重要版面,共同塑造了8月份以休閒娛樂為主的媒體氛圍。
- 垂直分眾議題的驚人爆發力:
- 生活消費主題不僅有「媽媽餵」(4.35%),ETtoday 在此議題上更斬獲了 74.86% 的絕對聲量。
- 在「台中海洋館」(2.72%)這個單一財經議題上,BW一家媒體就囊括了 84.51% 的聲量。同樣地,在「淡水煙火」(5.31%)議題上,BW 也獨佔了 68.80% 的聲量。這種極致的垂直內容操作,成為了本月媒體版圖變動的最大驚奇。
二、 演算法風暴下,ETtoday登頂
![]() |
媒體焦點在「天災」與「人禍」之間激烈角力,天災報導佔20.26%聲量,UDN主導28.22%;人禍議題則佔8.78%,CNA獨佔48.94%聲量,顯示政治攻防仍為焦點。 |
Google於6月30日至7月17日完成的「核心更新」,其影響力在8月份的流量數據上展露無遺。此次更新重新評估了網站內容的整體品質、權威性與可信度(E-E-A-T)。緊接著,8月26日開始的「垃圾內容更新」,則進一步打擊了低品質、非原創或旨在操縱搜尋排名的內容,其影響可能部分反映在8月底的流量數據,並延續至9月。這兩次更新共同導致了8月媒體市佔率的劇烈洗牌。
本月,媒體龍頭之爭出現了歷史性的轉折。 ETtoday 在TOP 25關鍵字的總市佔率達到 17.00%,與長期領先的 UDN(17.70%)僅一步之遙。然而,真正的戰場在於流量最集中的核心議題。若將觀察範圍縮小至競爭最激烈的 TOP 10 關鍵字,ETtoday 的市佔率便以 19.00% 明顯反超 UDN 的 17.70%。這揭示了 ETtoday 更擅長在關鍵戰役中集中火力,其市佔率的成長(+4.89%),正是靠著打贏核心議題戰役得來的。
從8月各媒體市佔率的消長來看,幾家歡樂幾家愁:
- 贏家:
- ETtoday (+4.89 個百分點):憑藉其在生活類(28.68%)和 18禁(24.70%)兩大流量池中的絕對優勢,成功掌握演算法紅利,一舉登上核心議題的王者寶座。
- BW(+5.29 個百分點):成為本月最大黑馬。BW 透過對垂直領域議題的極致深度經營,例如在「台中海洋館」和「淡水煙火」分別囊括 84.51% 和 68.80% 的驚人聲量,證明高品質的原創內容是演算法時代的致勝關鍵。
- LTN(+3.94 個百分點):穩紮穩打,在傳統強項國際新聞(19.00%)與運動報導(30.07%)中鞏固了其專業地位,尤其在「U15」賽事上獨佔了 44.17% 的聲量。
- 輸家:
- CNA(-7.23 個百分點):成為本月市佔率下滑最嚴重的媒體。CNA 在7月因大量報導政治議題而聲勢大漲(市佔率高達16.46%),但在8月議題風向轉變後,其內容策略未能及時適應,導致流量大幅流失。
- Mirror(-5.28 個百分點):同樣受政治熱點轉移衝擊,市佔率大幅衰退。其在 TOP 5 核心議題的影響力更是雪崩式下滑了 -5.52%,顯示其在高流量議題的競爭中嚴重掉隊。
- UDN(-4.78 個百分點):儘管總流量基礎仍龐大,但在核心戰場已明顯落後。從 TOP 25 到 TOP 10 再到 TOP 5,UDN 的市佔率一路從領先變成落後,龍頭寶座已然岌岌可危。
三、 演算法風暴,「護城河」策略
![]() |
BW市佔率從4.09%增至9.38%,成功關鍵在於深度經營特定議題。LTN與Epoch也分別穩定增長,顯示專注於原創內容能有效吸引讀者。 |
8月的數據清晰地揭示,在演算法嚴格的篩選下,成功的媒體無不憑藉其核心內容優勢,建立起難以撼動的「護城河」。無論是主攻大眾市場還是深耕垂直領域,差異化與專業化已成為生存的關鍵。
- 生活娛樂霸主:ETtoday 與 NOWnews
生活與娛樂類議題合計超過40%流量,ETtoday在生活類佔28.68%、18禁內容佔24.70%,在「媽媽餵」議題中更達74.86%。NOWnews在娛樂類以14.07%市佔率表現突出。
- 生活與娛樂類是本月最大的兩個流量池,合計佔比超過40%,而 ETtoday 正是這片紅海中的最大贏家。其成功秘訣來自強大的流量雙引擎:在佔比最高的生活類別中,市佔率高達 28.68%;在聲量第二的18禁內容中,市佔率也以 24.70% 奪冠。尤其在「媽媽餵」這個高熱度的社群議題上,ETtoday 更囊括了 74.86% 的絕對聲量。這種策略讓 ETtoday 即使在政治議題上著墨不多(市佔率僅 8.31%),依然能靠著強大的「軟實力」挑戰流量王座。
- NOWnews 則在娛樂類別以 14.07% 的市佔率表現突出,並在「twice 演唱會」議題中,以 44.01% 的聲量佔據絕對優勢,遠超其他對手。這些媒體的成功,反映了演算法對貼近用戶興趣、具備高互動潛力的內容的偏好。
- 儘管整體市佔率重挫 -7.23個百分點,CNA 依然在特定領域展現了其不可取代的權威性。數據顯示,CNA 在政治類(29.18%)與科技類(35.08%)議題上,仍擁有所有媒體中最強的主導地位。在「第二波罷免&核三公投」的報導中,CNA 獨佔了 48.94% 的驚人聲量,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
- 對於「ChatGPT 5」的討論,CNA(35.08%)與CW(33.30%)兩家專業媒體聯手拿下近七成聲量,凸顯了高品質的專業與權威內容,在演算法中依然具備長期且穩定的價值。
- 垂直領域黑馬:BW、LTN 與Epoch

- 本月最大的驚奇來自BW,其市佔率從4.09%增至9.38%(+5.29個百分點)。其成功的關鍵在於對特定議題的「極致深度經營」。在財經類的「台中海洋館」議題中,BW 囊括了 84.51% 的報導聲量;在社會類的「淡水煙火」議題中,其佔比更高達 68.80%。這證明了專注於原創深度內容,是贏得演算法青睞、實現彎道超車的有效途徑。
- LTN 則鞏固了其在特定領域的傳統優勢,市佔率穩定增長 +3.94個百分點。它在國際類(19.00%) 和運動類(30.07%) 的市佔率均名列前茅。尤其在「U15」世界盃棒球賽的報導中,其聲量佔比高達 44.17%,遠超所有媒體。
- Epoch 則透過對特定國際新聞的獨特視角取得突破,市佔率從七月的0.42%上升至3.26%(增長 +2.84個百分點)。在主流媒體聲量較低的「楊蘭蘭」議題中,Epoch 獨佔了 51.01% 的聲量;在「四川江油霸凌」事件中,也貢獻了 25.62% 的聲量。這顯示 Epoch 在特定國際議題上,已建立起獨特的資訊管道與受眾群,形成了主流媒體之外的另一個強大輿論場。
四、焦點議題解析:誰掌握密碼?
8月份,媒體的關注度高度集中在民生天災、成人娛樂與政治攻防三大主軸上。這三大議題不僅合計佔據了超過 40% 的總聲量,更成為各家媒體展現其核心競爭力的主戰場。
三大焦點議題解析
- 颱風氣象(生活類)- 總佔比 20.26%
- 議題概況:本月最具壓倒性聲量的議題是「颱風氣象」,其佔比高達 20.26%,是排名第二議題的近兩倍。這再次凸顯了天災與民生安全資訊,作為吸引公眾注意力的核心題材,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 媒體角力:在這塊兵家必爭之地,呈現「兩強爭霸」格局。UDN 以 28.22% 的聲量佔比取得領先,ETtoday 則以 21.04% 緊追在後。兩家媒體合計囊括近半聲量,顯示大型新聞網站在災害即時新聞發布上仍具備絕對優勢。
- AV相關(18禁)- 總佔比 11.71%
![]() |
本月「AV相關」議題以11.71%的佔比位居第二,超越所有政治新聞,顯示民眾對娛樂性內容的關注。ETtoday在此領域主導,流量顯著。 |
- 議題概況:成人內容成為本月令人意外的流量黑馬,「AV相關」議題以 11.71% 的高佔比位居第二,超越所有政治新聞,反映出暑期民眾注意力轉向娛樂性與私人化內容。
- 媒體角力:在此議題上,ETtoday(24.70%) 展現出最強大的主導能力,與 UDN(19.06%) 共同形成第一梯隊,大幅領先 LTN(13.35%) 和Chinatimes(13.28%)。ETtoday 在操作軟性、娛樂化內容上的策略,成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
- 第二波罷免&核三公投(政治類)- 總佔比 8.78%
![]() |
本月政治議題聲量為8.78%,顯示藍綠攻防仍是媒體焦點。CNA獨佔48.94%聲量,BW和UDN分別以19.37%和13.14%緊隨其後,凸顯權威性與深度分析的重要性。 |
- 議題概況:儘管8月政治氛圍降溫,但藍綠核心攻防戰並未停歇。此議題以 8.78% 的聲量穩居第三,顯示其仍是媒體無法忽視的焦點。
- 媒體角力:CNA在此議題上展現了其權威地位,獨佔了近半聲量(48.94%),遠超其他媒體。BW以 19.37% 的佔比位居第二,展現其在政治議題深度分析上的實力,而 UDN 則以 13.14% 排名第三。這凸顯了在重大政治議題上,權威性與深度分析內容的重要性。
多元戰場:分眾議題的贏家們
![]() |
社會與生活議題佔比37.79%,BW、UDN和ETtoday在特定事件中展現強大聲量。娛樂與運動議題由NOWnews、SETN和LTN主導,國際與財經議題則由UDN和CNA領先,顯示媒體多元化策略。 |
除了三大焦點,其他議題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並清晰反映了各家媒體的「護城河」策略:
- 社會與生活議題(總佔比 37.79%):
- BW 在「淡水煙火」(5.31%) 議題中囊括了 68.80% 的驚人聲量,展現其在特定社會事件上的強大議題操作能力。
- UDN 在「侯沁潔拒檢撞警」(2.31%) 社會事件中,以 53.01% 的聲量佔據絕對主導。
- ETtoday 則在「河智媛老闆遭砍死」(1.95%) 和「媽媽餵」(4.35%) 兩個議題上分別以 51.49% 和 74.86% 的高佔比稱霸,顯示其在娛樂社會新聞與社群議題上的雙重優勢。
- 娛樂與運動議題(總佔比 17.82%):
- NOWnews 與 SETN 在「twice 演唱會」(2.22%) 議題上分別以 44.01% 和 27.80% 的聲量聯手主導。
- LTN在「U15」世界盃棒球賽(2.32%) 的報導中,以 44.17% 的聲量佔比體現其在體育新聞上無可取代的深耕地位。
- 動漫IP「鬼滅之刃無限城篇」(4.36%) 的報導則呈現多方爭鳴,由 TNL(19.74%)、ETtoday(14.47%) 和 CW(13.45%) 領先。
- 國際、財經與科技議題(總佔比 22.35%):
- 在「台積電洩密案」(3.57%)這個關鍵議題上,UDN(26.37%)和 ETtoday(21.65%)投入最多資源,佔據領先。
- 在「川普關稅」(2.72%)這個財經硬議題上,則主要由 UDN(37.49%)和 CNA(16.31%)主導。
- 「ChatGPT 5」(1.83%)的討論權幾乎被專業媒體壟斷,CNA(35.08%)和 CW(33.30%)聯手佔據近七成聲量。
- Epoch(大紀元)在「楊蘭蘭」(3.51%)此特定國際新聞上,以 51.01% 的壓倒性聲量,展現了其獨特的報導優勢。
五、 結論與展望:適者生存法則
![]() |
2025年8月台灣媒體面臨政治聲量下滑與生活類增長的雙重挑戰,顯示「內容為王,適者生存」的法則愈加明顯,未來需重視內容品質與適應市場變化。 |
2025年8月的台灣媒體版圖,在議題風向劇變(政治類聲量下滑 -10.72個百分點,生活類增長 +11.67個百分點)與 Google 演算法更新的雙重壓力測試下,清晰地揭示了「內容為王,適者生存」的殘酷法則。本次分析呈現出以下幾個關鍵趨勢:
- 演算法影響力加劇,獎懲分明:
Google 的「核心更新」與「垃圾內容更新」顯著重分配了媒體市佔率。過度依賴單一類型議題(如 CNA 在7月強攻政治議題,8月市佔率便重挫 -7.23個百分點),或內容策略未能適應變化的媒體(如 Mirror 市佔率下滑 -5.28個百分點)面臨巨大挑戰。相反,內容多元化(如 ETtoday)、具備深度(如 BW)與權威性(如 CNA 在特定議題仍保有優勢)的媒體則脫穎而出。 - 媒體龍頭換位,競爭規則改變:
ETtoday 憑藉其對軟性議題的精準掌握,市佔率大幅增長 +4.89個百分點。更關鍵的是,它在競爭最激烈的 TOP 10 核心議題上,以 19.00% 的市佔率正式超越 UDN 的 17.70%,確立了新的領先地位。這標誌著媒體的競爭已從傳統品牌影響力,轉向對演算法規則和用戶即時興趣的綜合把握能力。 - 垂直內容的價值,被演算法放大:
BW 市佔率暴增 +5.29個百分點,成為本月最大黑馬,其成功為所有專業媒體提供了最佳範例。在「台中海洋館」和「淡水煙火」等議題上,BW 分別囊括了 84.51% 和 68.80% 的驚人聲量。這證明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提供獨特、深入、高品質的垂直領域內容,是建立品牌護城河並直接獲取高價值流量的關鍵策略。 - 差異化是生存之道,利基市場的勝利:
從 LTN在「U15」賽事報導上獨佔 44.17% 聲量,到 Epoch在「楊蘭蘭」議題上拿下 51.01% 的主導權,都證明了差異化的內容是吸引忠實受眾、在激烈競爭中鞏固利基市場的核心。
未來展望
![]() |
隨著選舉季節來臨,政治議題熱度將回升。媒體需在追求流量與內容品質間取得平衡,以應對演算法的挑戰。讀者應警惕資訊同溫層效應,建立全面的資訊視野。 |
展望未來,隨著選舉季節的臨近,政治議題熱度預計將回升。然而,經歷了演算法的洗禮,媒體的經營模式已不可同日而語。如何在追求即時流量的同時,兼顧內容的品質與權威性,以應對日益嚴苛的演算法審查,將是所有媒體共同面臨的永恆挑戰。對於讀者而言,理解各家媒體的報導偏好與優勢領域,並警惕演算法可能帶來的資訊同溫層效應,將是建立全面、客觀資訊視野的必要功課。
備註:研究方法與限制說明
《媒體潮汐誌》本分析基於 SimilarWeb 提供的 2025 年 8 月台灣 TOP 20 媒體網站獨立網域(Domain)的搜尋點擊數據。分析範圍聚焦於 2025 年 8 月份搜尋點擊量最高的 25 個熱門關鍵議題,涵蓋政治、財經、娛樂、社會、運動、生活、科技、國際與 18 禁等九大領域。報告中的百分比數據經過四捨五入處理。
分析限制:
- 單月侷限性:數據僅反映 2025 年 8 月單月狀況,可能受當月特殊事件(如颱風)的顯著影響,未必能完全代表長期趨勢。
- 議題範圍:僅分析 TOP 25 熱門議題,無法完全涵蓋所有媒體的長尾關鍵字流量。
- 流量來源:分析未納入社群轉發、新聞 App 推播、直接訪問等非搜尋引擎來源的網站流量數據。
- 分類定義:關鍵字分類可能存在交叉或主觀判斷空間(例如「台積電洩密案」同時具備國際、科技與財經屬性)。
- 用戶行為:未考慮用戶點擊後的停留時間、互動率等更深層次的質量指標。
- 用戶去重:未能排除同一用戶在不同平台間的重複點擊。
- 平台差異:未對移動端與桌面端流量進行區分統計分析。
留言
張貼留言